近期,监管大力打击信贷资金违规炒股、购房,严控政策持续升温中。
继广东、深圳等监管部门公布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入楼市的排查结果后,3月23日,北京也公布了排查结果。
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显示,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通过专项核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约3000万元;4家银行已被立案调查。
3.4亿经营贷流入楼市
“银行大力排查消费贷、经营贷违规购房的情况,查企业的流水和征信,空客公司肯定不行,刚注册的公司也不行,必须要真实经营的企业。”有银行从业人员透露,已筛查出有小微企业在刚刚完成注册后,就网签学区房,并从多家银行申请数百万经营贷。
近年来,由于个人经营贷利率低于房贷利率,部分购房者为填补房屋交易资金缺口或进行套利,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作为购房款或“过桥”资金。
以北京地区为例,2020年受疫情影响,北京不少银行的房抵经营贷利率最低降至3.85%,个别优质企业甚至能达到3.65%,已基本处于公积金贷款水准。而同期,北京的首套房贷款利率约5.2%,二套房房贷利率5.7%。
3月24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称,按照监管要求,辖内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业务合规性开展自查,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其中部分涉及银行办理业务不审慎,部分涉及借款人刻意规避审查。
“经营贷大调查体现了房价上涨幅度不同的原因,北京最严格。从房价涨幅看,深圳第一,北京处于一线城市里面末尾,但经营贷查出最多,代表了北京调控政策力度最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此次,在银行自查基础上,北京银保监局还会同相关部门选取重点机构进一步开展了专项核查,已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资金约3000万元。目前北京银保监局已经启动对4家银行的行政处罚立案程序和调查取证工作。
后续,北京银保监局将根据调查取证结果,对贷款“三查”不到位的银行或未履职尽责的工作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罚。
北京银保监局提出,要切实加快整改进度,对未结清业务实施名单制管理;严格落实内部问责;认真对照《北京银保监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关于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对本行内部制度、机制流程进行修订完善;全面加强授信业务管理、内部员工管理以及合作中介机构管理。同时,北京银保监局还将会同市相关部门研究建立针对不法中介和违规借款人的联合惩戒机制。
强监管持续升温
近期部分热点地区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大,业内认为,经营贷违规入楼市是这一轮楼市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引得多地监管出手打击。从各地经营贷违规入楼市的调控力度来看,北京打击力度最为严格。
春节前,北京银保监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曾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 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围堵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被违规挪用至房地产市场的行为,并要求银行有针对性地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全流程管理,关注客户获得经营性贷款借款人资格的时间,审慎发放仅以企业实际控制人身份申请的个人经营性贷款。
同时,北京要求各商业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
此时,北京银保监局要求,重点排查是否存在由于授信审批不审慎、受托支付管理不到位、贷后管理不尽职等情形导致消费贷、经营贷资金被违规用于支付购房款等问题,并要求银行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加强内部问责处理。
北京银保监局还开展了大数据筛查,并就筛查发现的疑点线索向辖内银行机构下发监管提示函。
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蔡卫星表示,对银行而言,近年来信贷投放竞争激烈,审贷标准和贷后管理也是相对放松,存在着为了完成业务量而纵容资金违规使用的现象,对中介机构而言,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经营贷套利链条,信贷资金违规炒楼炒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助推了楼市、股市泡沫,伤害了实体经济。
除北京以外,广州、深圳、上海、浙江监管部门也对涉房资金来源开展全方位风险排查。近期排查结果相继公布。
3月16日广东银保监局官网公布情况显示,截至目前,辖内(不含深圳)银行机构已完成个人经营性贷款自查的银行网点共4501个,排查个人经营性贷款567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2165亿元,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2.77亿元、920户。其中广州地区银行机构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1.47亿元、305户。
两天后,深圳银保监局、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发布《关于辖内银行经营性贷款有关问题的通报》,指出了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三种典型案例。此后,根据深圳银保监局通报,2020年4月以来,该局共对辖区中资商业银行15.4万笔、1771.73亿元经营贷全面排查,选取6家银行集中开展现场检查,检查覆盖率近50%,提前收回了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
某地方金融监管局内部人士对媒体记者表示,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市与中央三令五申“坚持房住不炒”背道而驰,任其发展,带来的危害将不可小觑。于个人,抬升了居民杠杆,加重了家庭偿债负担,势必对个人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促销费扩内需畅循环;于房地产业,伺机炒作、投机房地产将死灰复燃,不利于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于银行,将会可能出现触碰监管底线与蕴藏市场风险,偏离主责主业,挤占中小企业与三农主体资金额度,导致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出现失衡。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