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金融 >
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已降至6.04万亿 呈“腰斩”式下滑
2021-08-02 15:19:57   来源:城市金融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一度火爆的结构性存款近期遇冷。

近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已降至6.04万亿,呈现出“腰斩”式下滑,这一规模较去年4月的高位已下降超50%。其中,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3.46万亿,大型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约为2.58万亿,均较此前有不同程度的压降。

对于银行来说,此前结构性存款可谓是缓解负债压力的“主力军”,如今随着结构性存款量价齐跌,银行负债成本虽有下降,但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也受影响,尤其是中小行。有分析称,当前环境下,中小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竞争力不足,形势更为严峻。

结构性存款规模为何创出近4年新低?原因何在?监管又有何导向?

结存规模创近4年新低

结构性存款是什么?结构性存款虽有“存款”二字,但与人们熟知的存款并不相同。在2019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中给出了明确定义: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也就是说结构性存款仍是存款,但不同于不一般性存款,最主要的特征是嵌入金融衍生产品,而开办衍生产品相关业务需要取得相关的业务资质。

2020年3月,央行发布《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受监管层要求对结构性存款产品进行压降影响,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就出现过一定比例的减少,在4月份达到峰值后逐步回落。

由于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多地银保监局“打假”结构性存款,在7月16日晚间,银保监会开出近3亿的大罚单,其中对民生银行罚款11450万元,对浦发银行罚款6920万元,对交通银行罚款4100万元,对进出口银行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7345.6万元。这3家银行因为“假”结构性存款被罚,这也是监管部门首次对商业银行总行层面开出的“假”结构性存款罚单。

银保监会对3家银行开出了罚单,罚的就是打着“结构性存款”幌子的“高息揽存”行为。部分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因为规模较小,网点偏少,吸引存款难度较大,因此不惜通过“假结构性存款”——即没有与金融衍生品挂钩的结构性存款,以较高保底收益率吸引储户,从而达到变相“高息揽存”的目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关于票据融资和结构性存款之间是否存在套利行为,可能只是个别的行为,结构性存款利率和票据融资利率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不是普遍的现象,也不是票据融资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去年4月到年底的结构性存款压降主要是监管因素,而今年以来继续减少则主要是市场因素,一方面是收益率下行,另一方面是结构性存款“真”的比例多了,导致吸引力下降。由于结存预期收益率不断下降,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下滑,进而从需求端影响规模。曾经异常火热的结构性存款遭遇寒流,对于银行而言,结构性存款这一曾经的高息揽储利器已然失色,利率水平已不占优势。

为什么吸引力会降

随着结构性存款“真”的变多,收益率不确定性开始增加,其吸引力也开始下降。

结构性存款“真”的变多了,与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不无关系。据了解,自银保监会通知开始,包括北京、浙江、江西等多地银保监局“打假”结构性存款,一些没有金融衍生产品业务资质的银行结构性存款已压降至零。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月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59%,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同时,最近3个月到期结构性存款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占比分别为78.16%、89.58%、89.36%。

机构分析表示,结构性存款挂钩标的不同,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也不同,一般来说,挂钩股票指数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偏高,但达到的概率偏低;挂钩利率、汇率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偏低,达到的概率偏高。

一家股份行理财经理表示,前几年、尤其是2019年到2020年前几个月这段时间,结构性存款还相对比较火爆,只要挂出来,额度很快就被抢没了。现在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一方面是收益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是收益率还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不一定能拿到最高或次高的收益率,相比其他产品也就没有了优势。

与此同时,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下降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大环境不无关系。在监管部门整治周期付息、靠档计息等创新性存款产品的同时,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也被纳入了自律管理。此前,部分金融机构为吸引客户,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设定较高,一定程度破坏了存款市场竞争秩序。

“虚火”该降了

在一系列监管措施之下,结构性存款的“虚火”明显降温。这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沿着资金链条来看,一旦存款市场竞争失序,银行揽存成本抬升,将进一步传导至实体经济。而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有利于打破银行“高息揽存”的现状,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尤其对小微企业而言,小微企业议价能力较弱,银行资金成本较容易转嫁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前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小微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生产经营成本明显上升,不少中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因此,必须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引导资金成本下降,缓解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为实体经济让利。

当前结构性存款规模的持续较快下降,已经显示出金融监管部门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的决心。接下来,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冲击、恢复元气,仍需要金融体系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要继续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小店、商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稳定扩大就业重点群体的金融支持。同时,向内部深挖潜力,提升自身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真正做到“敢贷、愿贷、能贷”,共同为中小微企业恢复和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