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内经济形势的网友都知道,由于国际形势的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正在调整中,官方也公开回应:国内的经济发展,将由外循环转为内循环。即转变为“内循环为主,构建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方针。
那么什么是内循环?单单是指依赖国内消费吗?
其实内循环虽然是以国内消费为主,但其真实意义不外乎三点,一是稳住就业率。二是降低外贸依赖度。三是扩大内需,进行产业升级。
内需的落脚点是什么?归根结底是消费。这个消费,最终大部分将由国内的消费者们来完成。
有多少余钱用于其他消费
2019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6万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则为62375.57亿美元。看起来两国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是美国的总人口只有4个亿不到,而中国,拥有整整14亿人口!
显然,中国的人均消费有些低,但是也恰恰证明了,中国的消费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普通城乡居民手里每月除去必须的支出外,还有多少多余的钱进行其他消费?
据官方公开数据(且不论是否有水分),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按照最简单的90后三口之家(2+1)模式,两个人挣钱养一个孩子,(暂不计是否有老人或有病人),年家庭收入约达9.2万元,按照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家庭每月平均支出最少约需5千元(通讯费、水电煤气费、生活费、交通费、人情支出等)如果算上还房贷、供孩子上学、补课等其他支出,收入甚至小于支出。如果夫妻二人只有一人挣钱,供孩子上大学的家庭,更是入不敷出。以至于相当一部分人每月需要倒腾还信用卡和花呗。
(注:人均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平均每个居民创造出的经济总值;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也就是扣除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之后,居民剩余可以任意支配的收入。)
制约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部分网友说,如想要加重消费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首先就是如何解决提高人均收入,如何解决生活后顾之忧。只有兜里有钱,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样才会对未来有信心,也才敢花钱。
而现在的状况是:有钱的人不在国内花钱,多数人没多少钱可花。物价上涨、就业率下降、可支配费用低、教育医疗住房等费用支出上涨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城乡居民没钱消费,或者说不敢消费,从而导致内需不足。尤其是金融危机后靠房地产吸纳了大量流动性,把城镇劳动力的消费能力绑在了房子上,形成了今天的滞胀。
除了靠吃财政收入和靠金融红利生活的少数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来源于企业工资。对私企而言,生产过剩的情况下,投资都变成了债务,只能压缩工资成本。供给侧改革决定了压缩产能压缩投资,更没钱了。在国企中,同工不同酬、临时工、正式工之间的收入福利差距,也是收入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激活内需经济,除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外,提高收入外,还要加大二次分配中用于低收入家庭、西部地区、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内循环经济才能初步形成。
培养消费市场提升消费能力将成重中之重
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的今天,发展经济已不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而是让大多数人都能过上“小康”的幸福生活。
未来的一段时期,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已经过剩,“出口”创汇时期也已经过去了,发展经济驱动最大的动力还是消费!可以说,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培养消费市场、如何提升消费能力将成重中之重。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